花20多万元就能买到央国企的“铁饭碗”?在一场持续近3年的特大诈骗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就是打着“铁饭碗”的旗号行骗400多名大学毕业生上当受骗财产损失8000多万元。
案发后警方在所谓的人力资源公司起获了大量伪造的实习、求职、代理合同以及用来培训考试的各类试卷,诈骗过程不仅有常规的“入职流程”,一些受害人甚至办理了“入职”进入企业进行所谓的“岗前实习”,由于参与了“岗前实习”受害人认为正式工作的落地胜利在望,事实上这些环节都是诈骗团伙的精心表演。
毕业季即将来临,收费“内推”、刷单返现、“拉新”升职……招聘陷阱重重,同学们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一定要增强防诈骗意识。
1.非法职业中介陷阱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属于典型的违法违规行为,各类求职“陷阱”中多有此类“黑中介”进行组织或参与。
求职者应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平台,查看其是否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最好选择诚信度高、经营规范的服务机构。不要轻信中介机构的口头承诺,务必签订正式服务协议。如遇“黑中介”,请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若个人财务、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遭受侵害,请保留好相关证据并立即报警。
2.入职前先交钱陷阱
《劳动合同法》第九条明确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劳动者财物。
《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受用人单位委托招聘人员或者开展其他人力资源服务,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
用人单位或服务机构,均不能以收取押金、保证金、服装费、资料费等名目作为求职者的录用入职条件。
3.求职“内推”陷阱
收费“内推”、保offer等多属虚假宣传,涉嫌违法违规 ,求职者千万不可抱着“走捷径”“靠关系”等心态轻信骗子的话术,应通过正规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正规渠道求职。
求职、入职不需要任何费用。一切打着找工作的幌子的收钱行为都是诈骗!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心存侥幸心理。
应聘时保护好个人信息,填写简历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不要过于具体,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和学习经历上。接到招聘邀约后,尽量多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亲朋好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及时上网核实相关信息,特别是要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官方网站查询该用人单位注册或者备案情况,若查不到相关信息,就说明该单位可能不存在。一旦遭遇求职陷阱,或遭遇恶意解约等情况,请立即告知老师、家长寻求帮助,或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伤害,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